一、城市概况
共青城位于江西省北部,北倚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地庐山,东邻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国家级赣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的中间节点城市,现辖三乡两镇一街道,总面积310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集国家级赣江新区、国家级高新区、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字号”招牌为一体,多重政策机遇叠加,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宝地”。一般我们在介绍的时候都围绕四个关键词:“政治名称、创业新城、生态美城、通达之城”。
二、资源禀赋
1、政治名城: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志愿垦荒者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鄱阳湖畔垦荒创业,几代共青人传承“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城。胡耀邦同志与此渊源深厚,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共青城正抓赣江新区机遇,打造四个示范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
2、创业新城:共青城有“全国青年创业基地”招牌,是“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和“中国青年互联网大赛”的永久举办地。共青城抢抓创业新城新机遇(“人才+资本+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新经济,打造“一镇五园”,形成了人才聚集、资本活跃的发展场景,凝聚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力量。设立基金等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3、生态美城:共青城以鄱湖明珠为目标,构建生态格局。岸线长,绿化好,空气和水标准高。发展生态旅游,获评多项荣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4、通达之城:空运,昌北、九江机场半小时车程。公路,福银高速、105国道、昌九发展快速通道、赣新大道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汽车到南昌、九江均只需40分钟。水运,距长江黄金水道上的九江港(与上海港通关) 仅40分钟车程。铁路,现有京九铁路、南(南昌)九(九江)武(武汉)城际穿境而过,昌九客专设有共青东站,北接武九高铁、合九客专,南联昌景黄高铁、昌赣客专,为新的京九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产业基础
共青城市招商引资工作是精准定位“1+3+3”重点产业(“1”就是纺织服装产业,为首位产业;“3”就是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个“3”是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低碳经济,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四、招引方向
1、纺织服装产业
聚集企业460余家,熟练服装产业工人6万余人,拥有“鸭鸭”“回圆”“深傲”“天山雪”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40多个自主品牌,引进了中纺院分院中国纺织科学院共青分院、国家羽绒检测中心、武汉纺织大学共青研究院等平台,高标准建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服装小镇。纺织产业方面:拥有高档纺织规模30万锭,纺织行业从业人员1.7万余人,是“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纺织服装)”。
主攻方向:品牌服装生产、服装设计、家纺、工业用纺织品和高档面辅料等。
2、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
聚集企业50余家,形成了手机、空调、触摸屏、北斗导航仪等30多个产品系列,具备清越光电、亚华电子、智悦星科技、超群科技、金酷科技等龙头企业的整合优势,拥有航群电子、丰裕达电子、晟鑫电子等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依托江西省LED封装基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智能手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做大产业体量,提高产业能级。
主攻方向:以智能家电、智能移动终端及配套、数字控制系统及通信器件、传感器件、半导体照明为主攻方向。
3、智能制造产业
以树立“共青智造”品牌为目标,以智慧能源为切入点,聚焦智能制造装备、光伏组件等关键技术产品,加快培育以荣事达智能家电、汉可泛半导体、光博士激光科技、瑞普德精密测量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科技型骨干企业。
主攻方向:通用飞机、无人机、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
4、现代服务业
(1)现代金融业
创建长江中游地区首个私募基金小镇,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市基金小镇服务中心负责入园标准设置、入园企业分类资质评估与认定、金融风险评估跟踪防控、政务绿色通道服务、市场服务机构监管、小镇宣传推广等政府职能;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运作企业工商登记、会计记账、税务申报、行政外包、招商引资等基础性服务工作以及律师、资产托管、基金服务外包、投融资中介等专业性服务工作,致力成为青年创业的热土、GP的“格林尼治小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金融服务中心、赣江新区的绿色金融 试验区。截止2023年4月,小镇存续企业突破6600家,认缴资金超3200亿,超440家上市公司、180家国企央企背景企业、59家“中字头”企业在小镇设立了投资类企业。
(2)跨境电商产业
共青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园中国(九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第一个产业园平台。园区成功认定共青城县级创业 孵化基地、九江市创业孵化基地、九江市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西省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功入选全省数字经济优秀案例百强名单,获批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江西省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园区实现跨境电商出口模式全覆盖,率先开通了9610南昌出关,9710异地出关业务,帮助本地产业带企业实现9810海外仓出口。截止2023年11月底园区一共引进了800余家跨境电子商务以及生态企业,累计跨境电商贸易额21亿美金,其累计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了3000余名。
(3)人力资源产业
位于九江共青国家级高新区的人力资源产业园致力于加快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已形成聚集效应。截止2023年一季度共招商引进全国5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全国百强人力资源企业超过20家,已成为江西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招商中心,是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入江西市场的快速通道。
(4)“ 互联网+”产业
以“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为思路,出台《共青城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优惠政策》,全方位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先后获批首批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西县域电商十大领军县、江西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称号。目前,全市在册电商企业近600家,电商商务交易额近35亿元,形成了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青年互联网创业园、全国青年电子商务孵化园、服装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邮政速递产业园等“一基地、多园区”发展模式。
(5)数字经济产业
共青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围绕双“一号工程”,不断开拓创新,以数字平台为载体,数字化管理为基础,运营服务为主线,为企业与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产业园先后引进腾讯云、鲁班到家、峰鸟、分众传媒、韩后、众陶联、智联医谷、慧用工、伯乐遇马等行业标杆企业。引入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孵化“青绒”系列服装品牌,成功走进2023年巴黎时装周。引入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和管控研究中心,成功孵化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省数字经济重点企业、省大数据示范企业,其产品获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2022年成功获评江西省首批数字经济集聚区,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引导、政策扶持等系列举措,走出了一条“人才+资本+产业”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6)低碳经济产业
围绕“院士+研究院+产业园”的发展新模式,重点主攻光伏组件、动力电池等产业,吸引了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及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园、柔烁钙钛矿光伏项目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前沿低碳经济项目落户,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工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助推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绿色园区、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
(7)低空经济产业
为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领跑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共青城市建立了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园区建有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圈唯一的通用机场,环境最好、生态最优,是全省唯一一个市场化运作的通用机场。园区由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先生亲笔题名,目标是打造全国一流的低空经济产业园。
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工作目标,统筹谋划布局了“一心两轴四板块”。“一心”即以通用机场为核心。“两轴”即东西轴串联科教新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和高铁新城的五四大道,南北轴贯穿低空经济产业园的航空大道。“四板块”即通航运营、通航制造、通航文旅和通航服务四大板块,着力构建运营、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体系,把先发优势变为领跑实力。
五、营商环境
共青城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五星级”营商环境,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
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改革。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个环节“一件事、一日办、零成本”且银行网点也可以就近办理。围绕7大类行业、55个场景打造主题式+“一照通办”平台,实现证照联审联办一趟清。推行“歇业”+“简易注销”,畅通市场主体更新迭代渠道。在全省率先成立项目代办中心,设立红色“小赣事”帮代办窗口,免费提供涵盖企业、群众全域代办服务,可代办事项约1500余项。
*更多共青城资料可点击右上角下载附件
清华校友总会
服务号
清华校友总会
订阅号
清华校友三创大赛
订阅号
常用链接
▾版权所有 © 清华校友三创大赛
京ICP备15006448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8号